3D打印尽显个性化 瞄准精准医疗产业
3D技术打印一颗牙只需10分钟,而传统的种牙技术至少需要3天;3D打印助听器可以把传统的9个工序缩短到3个步骤;3D打印骨骼,植入人体后可以与患者自身的骨骼“融为一体”。因为具备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等优势,迎合精准医疗的理念,3D打印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3D打印药物
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去年9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克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为我国首个获准产业化的3D打印人体植入物。与传统锻造工艺需要制造模具、设计加工工艺,按照固定规格批量化生产不同,3D打印技术只需要在电脑中设计好样子,运用粉末状金属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就可以快速、直接、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模型。
据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主任奚廷斐介绍,目前生物3D打印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体外医疗器械,如医疗模型、假肢、齿科手术模板等;个性化植入物,如颅骨修复、颈椎人工椎体及人工关节等;常规植入物,如关节柄的表面修饰、种植牙、补片等;还有将打印材料中融入细胞的3D打印人体器官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上述多个领域均有不同探索。例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与超声诊断科医学3D打印研究小组专家于去年7月实施了世界首例3D打印钛合金胸骨置换术。去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教授团队手术演示了国际首例3D打印个体化模型导航下的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带领的团队,已经在脊柱及关节外科领域研发出几十个3D打印脊柱外科植入物。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