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技术+市场:双向剖析增材制造产业现状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在精度、速度以及材料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最初的原型技术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不少新方法与工艺,振奋人心;而市场方面,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慢慢趋于平稳状态,而且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市场前景可期;在应用领域,虽然目前还存在难以规模化的问题,但其在国防航空等领域的关键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增材制造更为成熟之后,必将引发新一代的“世界科技大革命”!

  高端技术层出不穷 全面应用仍存问题

  今年,我们看到了不少新的3D打印技术问世,预示着3D打印不可估量的未来前景。然而这一切实际上只是一个雏形,其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市场和应用的双重考验,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得力于激光工业的快速发展,3D打印行领域也推出了不少全新工艺。正如最近爆出的荷兰特伦特大学研发的“金属液滴沉积打印技术”;中国成都真火科技研制出“等离子束3D打印工艺”;还有Materialise专家徐天骅在“2015中国3D打印在线展会”同期所提到的德国公司Nanoscribe GmbH开发的“双光子聚合微米级3D打印”以及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可调控金属微观结构的“激光光学引擎”等。他们代表着增材制造的未来,也代表着人类制造业的未来!

  然而,我们对此不应过于乐观,因为这些技术还只是“雏形乍现”。

  增材制造发展至今,更多的只是人们对其未来所编织的美好愿景,而不是对现实情况的认知。这些从众多的行业新闻中我们大都可以感受到,无论从全球角度还是国内应用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12月5日最新消息,美国专家对军方的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虽然军方在全力推进这项技术在军备武器上的使用,但是他们对于增材制造的军用装备零件却难以进行检验认证,因为这些部件并不能在某些特殊性能上满足军用装备的需要,而且还存在许多问题多年来都未能克服,如果强加应用则会导致各种难以预测后果。军方还强调,即使这些军备部件可以应用,也会引来一系列编码泄露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所以,在应用问题上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不是一个短期的结果。

  虽然目前情况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因为增材技术总体趋势仍是一片向好的。正如最近华工激光在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中心鼓舞人心的研发成果,他们最新交付的“3D打印航天发动机涡轮泵离心轮”已正式通过审批,并投入使用,这反映了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规模虽然不大,却能够在国家航空航天等项目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未来有望大量投入使用。

  而同样在国产大飞机和导弹领域,增材制造的未来前景也不可小觑。最近当选中科院院士的“中国3D打印带头人”王华明教授研制的金属构件激光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在歼-15、运-20、歼-11B、歼-31和东风XX等3种导弹、遥感24等2种卫星、FWS13等3种航空发动机等重点型号发挥出关键作用。这虽是增材制造技术在关键装备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但却为我国增材制造未来能够获得全面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3D打印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