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3D打印在医疗领域大放光彩
研究人员用3d打印微流体血管模型来研究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多年来,医学研究人员将3d打印技术和微流体系统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显着的突破,而这一领域的另一项最新进展有望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近日,由荷兰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最新血管模型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关于动脉3d几何形状以及血液流经动脉的模式。通过此模型他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血栓形成的原因。
研究人员采用血管造影术(cta)获取了真实血管数据,然后使用立体成像3d打印技术打印成为负压模。然后将负压模内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一种交联剂混合物,最后被固化为模拟血管通道的微流体管。微流体管壁涂上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然后将带有荧光标记的血小板的人的全血灌注进去。研究人员成功地建立了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凝块的形成,他们还观察到变窄的血管下游回流增加。
这种新方法的成功意义重大。研究小组认为,这一3d模型产生的结果可以很容易地与真实流体相互参照,将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于研究。在未来开发的患者特异性血管模型也是可行的。
俄罗斯3d打印卫星即将进入太空
据报道,国际空间站iss中的俄罗斯宇航员将在8月17日发射第一颗3d打印制成的俄罗斯卫星。
这颗卫星型号为“托木斯克-tpu-120”,由俄罗斯亚洲地区第一所理工类学府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纳吉亚航空航天公司、物理力学研究所和西伯利亚俄罗斯科学院材料工程系合作开发制成。“托木斯克-tpu-120”是俄罗斯首个由特殊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制成的航天探测器。这颗“纳米卫星”的长为30厘米,宽和高均为11厘米,外形看上去像一个长箱子。
俄罗斯宇航员费奥多尔·尤尔奇欣和谢尔盖·莱亚扎斯基将执行这次发射任务。卫星将在宇宙中停留4至6个月,其间将向地球汇报卫星的各个表层部位和电池元件的温度参数。科学家们可以据此观察3d材料在宇宙中的状态,以此进一步判断它们能否适用于建造空间设备。
研究人员相信,“纳米卫星”的未来前景广阔。俄罗斯航天局希望未来两年内能够将两组此类3d打印制成的“纳米卫星”送入太空。
襄阳现首例3d打印髋关节翻修术
8月10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完成首例将“3d打印”技术用于为患者“私人定制”人工关节。
袁先生13年前因右股骨头坏死,进行过右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术后置换的关节假体松动,又一直没有进行规范治疗,导致假体长期磨损周边正常骨质,使得袁先生10余年来一直都不能正常行走。
为医者深知患者的病痛,骨科主任医师、副院长廉凯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为袁先生再造一个合适的“假体补块”。医院骨科团队对袁先生骨缺损部位进行了ct扫描,根据扫描数据建立了数字模型,1:1的还原出其骨质缺损的状态,利用“3d打印”技术为袁先生“量身定制”了钛合金假体补块。
手术历时6个小时,袁先生手术完美完成,“假体补块”实现了与人工关节的无缝衔接与稳定。如今,袁先生顺利康复,恢复了正常行走。
此次3d打印髋关节翻修术在该院成功实施,标志着襄阳骨科关节置换术迈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新阶段。未来,这项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医疗,造福人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第五届)中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Massivit大尺寸、超快速3D打印加速赋能教育创新需求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