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3D“造人”困难重重 3D“造畜”了解一下

2018-05-21 08:16
智能相对论
关注

生命的“器皿”,应该存在吗

终有一日,我们可能会将3D“造人”的所有技术问题都解决掉。但是,技术难题可以攻克,有一些问题我们却无法避免。

在电影《逃出绝命镇》中,男主人公因为健壮的体魄被选作了富人的生命载体,在手术后,富人的意识就会占有主人公的身体,而主人公的意识却会永远被封闭在意识暗坑中。

这个情节与上文中提到的《副本》情节有点类似,这两个情节都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躯壳是无意识的器皿,可以承载一个生命体的意识。

要知道,生命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能量的和信息的。理论上,用细胞做材料3D生物打印可以把一具人体完全地在细胞的层面复制出来,但是信息无法从细胞层面复制。所以,即使造出了人,也是没有能量和信息的人,大概可以参考下——“僵尸”。

我们来开开脑洞,以后,假如3D打印可以“造人”,再加上意识和记忆可以移植,那我们的躯壳就会更像衣服,可以随意置换。这当然存在一些好处,比如残疾人可以通过打印一个新的身体来获得健全,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技术打造个性化躯壳……

隐患也是存在的。首先,复制+打印就可以制作出一个与原本完全相同的副本,如果有人将意识剥离出来,“穿上”这个副本去违法乱纪,那时的科技能检测出来吗?

马伊琍在担任中戏考官时,就明确提出自己的标准和选择就是一定不能够收整容的学生。整容尚且不能接受,完全换了躯壳又能被接受吗?受影响的还有运动领域,一个换了打印躯壳的人是否能参与比赛?如果可以,原装的和非原装的又要如何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当然了,我们或许可以筹办一个“非原装人”运动比赛,但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场比赛究竟比得是运动精神还是“装备”的优劣?

更为严重的是,一直代代相传的人类,突然有一天连生育能力这个桎梏也没有了,可以随意“造人”,地球的存亡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用3D技术打造一座动物园

3D“造人”技术的壁垒太多,解决了技术问题还不够,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恐怕比单纯的意识移植要更加复杂。所以,与其去钻研如何机械“造人”,不如另辟蹊径,用3D“造人”技术上的突破助力其它领域。

智能相对论分析师颜璇认为如果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去打印动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来自加拿大的一对生物学家Daniel Mennill博士和她的丈夫Stéphanie Doucet博士正在积极研究一种蟾蜍颜色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就在几年前,他们用黏土制造了一批金黄色的“蟾蜍”,在交配时节到来时将这些模型混入蟾蜍聚集的地方,并观察它们的行为。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传统的黏土工艺无法制造出高仿真的模型,同时也很难精确控制人们想要研究的变量,如颜色,体形等。

今年,这一对生物学家用3D打印了一批高仿蟾蜍机器人“混入”了这些蟾蜍交配的大军中。虽然这些“蟾蜍”只是高仿产品,但对于科学家们的观察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后,如果能通过3D生物打印制造更逼真的动物,,就可以更加高效和贴近自然地研究野外环境下动物的特定行为,对生物学的发展大有帮助。

除此之外,3D生物打印的动物自然不能将其放回到大自然中,为了这批动物,我们可以建造一个集聚了3D生物的动物园,这些“假动物”可以顶替真正的野生动物,承担起动物园为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科学研究基地、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以及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总结:

3D打印也曾像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一样,被人们赋予极高的期待,甚至被视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但这么多年过去,3D打印似乎再也没有掀起过什么波澜。既然如此,不如换个方向,找一找更正确的路径。

来源:智能相对论 作者:颜璇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3D打印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