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3D器官打印将成为生物治疗的新突破点

在这个阶段,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人体组织,而使用的材料是关键难题。根据目标部位的差异,有些材料要求不降解,成为永久植入物,而部分材料则要求可以降解,跟人体组织相互发生作用,促进组织再生。

目前,任博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此类产品。他们正在研究微观层面上的人体组织纤维结构,搭建有利于细胞爬行、成长的支架。

在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任博表示,利用细胞打印出活性器官和组织,才是现代意义上的3D生物打印,能够真正实现“快速成型”,也将会是应用潜力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3D生物打印技术。

图为肾小管及肾小球3D打印模型

任博认为,从技术层面,还至少需要克服三个挑战。首先,需要解决打印过程中脆弱的细胞能否存活、能否发育、会否变异甚至肿瘤化的问题;

其次,3D生物打印机必须满足生物仿生对制造精度及准确性的极高要求;第三,组织及器官是由多材料及多细胞组成的非均质体系,对制造学要求也极高。

在国外,3D生物打印研究重镇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团队曾在2006年成功利用细胞扩增技术在体外培植膀胱。去年2月,该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新开发的3D生物打印系统打印出人造耳朵、骨头和肌肉组织,移植到动物身上后都能保持活性。

虽然如此,专家们也提醒,实验室成功不等于产业化成功。对医疗产品来说,在应用于人体之前必须符合国家法规,且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符合临床要求,这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据估算,一个不含细胞的用于组织修复的3D打印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大致需要5年到6年时间。而含活细胞的3D打印产品,因尚有诸多技术难题待突破,还不能估计上市时间。

在采访的最后,任博表示:“虽然时间很长,但我们不能停止在这方面的创新和研究。相信通过各个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人类打印自身器官的科学梦。”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3D打印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